Skip to main content

B肝病毒量低別放鬆 表面抗原也重要

By 2012-12-203 3 月, 2023最新消息

B肝帶原者若檢測發現體內病毒量低,往往會鬆了一口氣,不過國內一份研究對2688名患者追蹤近15年,結果發現,即使病毒量低、但B型肝炎表面抗原濃度高者,罹患肝癌的機率會高出13.7倍。學者建議民眾做B肝檢測時,要做「病毒量」及「表面抗原」的雙指標,台大等各大醫院都可以檢測。

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理事長、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長高嘉宏,和國內研究肝炎權威陳定信、陳培哲等9位醫師,歷時約15年,追蹤2688位表面抗原陽性的B肝患者,發現表面抗原濃度高低,跟罹患肝癌的風險大小有關聯性。

高嘉宏說,目前B肝帶原者,普遍以B肝病毒數量作為判斷依據,國內曾有研究證實,病毒量大於2000(IU)者,未來罹患肝癌機率高,以致許多檢測發現病毒量小於2000(IU)的帶原者會鬆懈。

但根據追蹤發現,2688名患者中,仍有191人罹患肝癌,肝癌發生率為0.5%。研究證實,即使病毒數量低,但如果表面抗原濃度高,比起表面抗原濃度低者,罹患肝癌的機率竟然高出13.7倍。

高嘉宏說,表面抗原只要抽血檢驗就能得知,因此未來希望能推動B肝檢測的雙指標,醫療院所不僅要驗帶原者的病毒量、也要驗表面抗原的濃度高低。

對於病毒量低、表面抗原低,罹患肝癌的機率屬於「微小風險」,高嘉宏建議,僅要一年追蹤一次,但如果病毒量低、表面抗原高,則建議三個月到半年追蹤一次,一發現肝功能異常,要積極治療。

表面抗原除了可以作為預測肝癌的風險因子,高嘉宏說,也可以作為治療的判定依據,對於目前以注射干擾素治療B肝患者,可以於用藥第12周時檢驗,若發現表面抗原濃度仍居高不下,就可以預測未來的治療效果不佳,及早調整治療方式。

 

原文轉載自2012年12月20日聯合晚報

全文連結: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431293#ixzz2ZrTREmRM